言情中文网 > 幽州剥皮案 > 第42章 不安

第42章 不安

作者:微笑是因牙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

推荐阅读: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第九特区英雄联盟: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未来天王神级猎杀者无尽破碎

一秒记住【言情中文网 www.yqzww.me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
    更过分的是,他那个名单上的人绝大多数生活年限还不到一年,有些人甚至不到一个月,显然是听说清钢要来招工,才匆匆忙忙跑到老家去滚了几天泥巴。有些人甚至连泥巴都懒得滚,一天都没在老家呆过,甚至可能都说不清自己宣称生活过的地方在哪里。

    这些情况,在他公文包中的几封匿名信中叙述得一清二楚,包括什么人,父母亲是何许人也,于何年何月把名字记挂在哪个村长、哪个办公室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匿名信,几乎与他们招工小组接踵而至到达县招待所。信中行文流畅,条理清晰,显然文化程度不会太低。从信的内容来看,显然是知情者。他们估计,写信人可能是读过书的人,或者这样的班长。

    宋程可不是被吓唬大的。

    他是个嫉恶如仇的人,对于这样的做法本来就十分不屑,没想到对方居然还敢来要挟他,所以他当场沉下脸来。

    他警告那位朋友,小区是省属企业,要招什么人还轮不到他来做决定。如果他坚持原先的说法,自己立马走人。不过要提醒一下县员工,小区生产的是什么物资,对于收入和支出有何等重要意义,县员工不会不知道。要是耽误了生产计划的如期实施,县员工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!

    朋友的嚣张气焰立刻被镇住了,但他要求至少要考虑一部分当地的利益。

    宋程也不含糊,针锋相对地提出,生活不到两年的一律不予考虑,以免影响上山下乡运动的严肃性。此外,同等条件情况下,优先考虑外地读过书的人,因为本地读过书的人离家不过几里,最远的充其量也不过十几里,隔三差五的便可以跑回家去呆上一阵,补充点油水,在老家多呆几个月算不了什么;外地读过书的人远离家乡和父母,只身一人在外,比前者的日子要难过多了。

    面对强势的宋程,朋友无计可施,眼巴巴地看着招工指标渐渐告磬。当唐启明的档案被抛出来时,已经是最后一个招工名额了。

    宋程一看是外地读过书的人,生活三年多,又有办公室和村长的推荐函,立刻把人给敲定下来,根本就没有细看他的档案。

    他不否认当初自己确实有点儿意气用事,但是在当时看来,这位唐启明并没有明显的不能招工的缺点。他这么自我安慰道。

    尽管如此,宋程的内心仍然忐忑不安。然道真是由于自己的一时失察,竟让一个凶残的杀手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肆虐?

    李玫等人认为,宋程是在极力淡化所发现的问题。虽然不能说相处有问题就一定是不求上进的人,但它至少是不求上进的人产生的的根源之一,是不容随意忽视的。此外,唐启明身高一米的十五公分,身体结实,符合凶手的外形特征。

    因此他们将此重大发现上报了专案组员工。

    “不过我们心中也有一丝疑虑,那就是唐启明穿的是四十一码鞋子,这与王熙荣他们的现场发现不符。”李玫向专案组员工如实道明了心中的忧虑。

    专案组员工听完汇报后认为,鞋码不符确实不容忽视,不过他们认为,虽然警方不能冤枉无辜者,但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。

    王怀书对王熙荣吩咐道:“专案组员工经过研究,决定将唐启明列为嫌疑人进一步的,但是要求的暂时在暗中进行。”

    王熙荣的人马立刻行动起来,对唐启明进行了不公开的的。

    在的中他们逐渐了解到,在两起案子发生的前后,唐启明都是上白班,有作案时间。

    此外,他虽然没有自行车,但有人曾经见他骑过一辆二十八英寸车。车身看上去比较新,是否凤凰车不太清楚。据称,是向朋友借的。

    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,民警们还发现,唐启明曾经有过一双四十二码翻毛皮鞋!

    原来,小区给职工发放工作鞋的周期是一年。因为各人进厂时间不同,领取劳保用品的时间自然也不同,所以不是统一发放,而是随来随领。唐启明最近一次领取工作鞋的时间是去年三月,起先领得是四十一码鞋。

    可领完还不到一周,他就要求物资处劳保用品科的工作人员给他换一双大一点的。

    “他提出什么理由了吗?”王熙荣问道。

    物资处的工作人员想了想道:“我记得他当时说因为脚指头长了个东西或者是甲沟炎什么的,又肿又疼,所以要求换大一码的鞋。因为原先那双还没穿过,只是试了一下,所以我就给他换了双四十二码的。”

    “可这登记本上填写的是四十一码啊!”

    工作人员红着脸道:“这个……是我的疏忽,忘了改过来了。”

    正是由于他的疏忽,导致警方来查找四十二码鞋主时,他成了漏网之鱼。

    警方对唐启明实施了二十四小时监控,不久,又有了重大发现。

    警方发现,除了有人来访之外,唐启明几乎每晚都在收听“……”这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是由其他公司朋友出资的的广播电台。它是其他公司的的信使。

    此外,“……”还有一个功能,那就是传递秘的指令。

    它会在约定的时间段插一些莫名奇妙的歌曲或音乐,这些节目的决定权,主要来自其他公司的cia。还有一些插播节目,甚至公然以“某某先生请注意以下信息……”开头,播出一串的数字。这些插播节目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还常常替其他公司朋友所扶持的一些朋友的,例如“……”、“……”的,用暗语向那些的的的人员传达指令,让潜伏在在敏感的时候制造事端,这种联络方式既便捷风险又小。

    警方认为,唐启明如此频繁地收听“……”,可不是单纯受好奇心所驱使。他们怀疑他是在通过这个渠道,接受行动指令。

    请示了专案组员工后,警方决定收网。

    敲门声响起来时,唐启明警觉地关掉了收音机,把它摆到书架上,又抓了一本书摆在书桌上,然后才转身去开门。

    面对四位身着警服的民警以及他们似曾相识,如今却显得十分严厉的面孔,唐启明不由得握紧了插在裤子口袋里的拳头。

    “你是唐启明吗?”

    “是的……”

    一位民警在他面前抖开了一张纸,那是一张搜查证。

    接着,他被要求靠边站着,一位民警看着他,其他三位民警掏出雪白的棉布手套戴上。

    其中一位民警一个箭步到了书架前,摸了摸唐启明刚刚才摆上去的收音机,对其他几位民警点了点头,随即取出一个牛皮纸袋物证袋将收音机装了进去。

    看样子,警方对于这台收音机十分重视。

    民警们从书桌到书架,从床上到床下,从窗台到门后,每一本书和本子,都被一页页地翻过;每一个抽屉、箱子、盒子,都被打开来仔细翻查过;甚至连墙面和天花板都一寸寸地敲打过,看是否有暗室或暗格。这间不到十平米的屋子被翻了个底朝天,哪怕是一只蟑螂都别想逃过他们的眼睛。

    他们每翻动一处,过后便按原样将其收拢好,根本不像电影中所演得那样,毫无必要地把所有的东西都扔得满地都是,就好像遭到了台风袭击一样。

    唐启明咬着嘴唇,默默地看着民警们有条不紊地工作。要不是因为自己大难临头,他几乎要为他们喝彩了。

    警方此次行动的收获都在两个物证袋里,一袋装着收音机,另一袋装着一本笔记本、几封来信和一些写有英文字句的纸张。

    然而,那双四十二码翻毛鞋却杳无踪影。

    民警们用眼神无声地交流,其中一位年纪稍大的民警看样子是此处行动的负责人微一点头,众人立刻脱下了手套向唐启明聚拢来。

    “请跟我们走一趟,协助警方调查。”那位年纪略大的民警用机器人一般冰冷的不带感情的声音说道。

    唐启明默默低下了头,看不出他是否慌张、恐惧。

    民警们把唐启明夹在中间,簇拥着他离开了他的楼梯间。

    唐启明被拘留一事,令我宋程惴惴不安。

    与肖永彬不同,唐启明是我的叔叔吴远翔的好朋友。他之所以能招工进小区,也是因为我叔叔一次次地把写有他名字的纸条,塞给了去县里招工的领导。

    吴家俩兄弟,都是唐启明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。我宋程虽然不像他弟弟那样与之走动频繁,但也会十天半月地到唐启明的楼梯间去谈天说地,或者聊聊时局,评论书籍。有时也会听听“……”,唐启明充当翻译,两人发一发议论。

    所以,他既担心朋友的命运,也担心自己会因此受到牵连。

    杨建平刚一在“三零一室……”露面,宋程就急切地向他打听唐启明的情况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拘留唐启明?”

    “详细情况我也不了解,警方口风很紧,就连何达安都不知情。大概是怕我们保卫处碍于情面,不能够立场坚定,站稳脚跟,跟阶级敌人暗通款曲吧。”杨建平咧着嘴露出一口白牙,但口气中颇有些不爽。

    他以罕见的谨慎扫了屋子一眼,见屋中只有我宋程跟邝路明,便接着说道:“我四处打听了一下,隐隐约约听说大概有这样几件事:有海外关系,经常收听敌台,隐瞒了曾经有过一双四十二码工作鞋……”

    “有海外关系又怎么样?难道有海外关系的都是阶级敌人?”邝路明愤愤不平道。

    他与唐启明虽然没什么交情,但却是我宋程的忠实哥们。在他的概念中,哥们的朋友出了事,等同于哥们出了事,当然要出点力,而仗义执言是他眼下唯一能做的事了。

    “别人虽然有海外关系,但人家可没有成天收听敌台……”杨建平与唐启明并没有个人恩怨,他只是就事论事来谈论问题。

    “这个所谓的敌台,是指‘’吗?”宋程问道。

    “好像是。”

    “收听‘’的人,又不止他一个。”邝路明不服气道。

    “可是既有海外关系、又收听‘’的毕竟不多,而且没人像他那样几乎天天都在收听。”杨建平反驳道。

    “他确实是那样吗?”邝路明皱着眉头望着宋程问道。